建筑业发展态势:三大改变
总体上,建筑业依然延续着缓慢增长的态势;在推进行业改革方面,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依然密集如雨。
而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,行业新生态在“大破大立”中逐渐形成,行业“深度洗牌”的风潮已被绝大多数业内人士所感知。
因此,拨开繁复的改革迷雾、看清转型的真实脉络,对于当前的建筑业企业显得尤为重要。
发展方式改变
以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《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》为标志,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始以整饬行业发展环境为切入点,
推进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,其通俗的表述是“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”。
由此,建筑工业化、绿色建筑、智能建筑开始走上发展前台。 而随着2015年底城市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,
城市地下综合管廊、海绵城市建设正式成为建筑业新的发展天地,企业集成化发展的要求被提出。
因此,对行业企业来说,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与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分化已在不知不觉中出现,其分化的决定性因素将是企业对资源的占有度和配置资源的能力。
发展方向改变
当前,国家鼓励建筑业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意图**明显。今年国务院颁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》指出,未来10年内,中国三成新建建筑将以“装配式”建成。
据统计,截至2015年底,**先后批准建立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已达70个。
2016年,上海市已要求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**采用装配式建筑。
未来,包括装配式建筑、钢结构建筑、木结构建筑和3D打印建筑等的建筑结构体系将在政策推进下不断完善,推广力度势必不断加大。
与此同时,随着高铁、公路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板块的不断细分,专业化公司的数量也将出现井喷。
可以看出,在新常态下,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市场空间将从一线城市慢慢转向二三四线城市,空间的转换必然带来企业由上而下的变革需求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